陈国明教授
发布时间: 2014-05-05  作者:  浏览次数: 1

 

陈国明的“成名”之道

——记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陈国明教授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是石油、石化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被誉为“石油科技人才的摇篮”。一大批心系祖国能源发展的石油园丁在这里薪火相传,数十年如一日,甘做托起石油石化行业领军人物和工程技术骨干的坚实阶梯,为我国石油石化行业输送着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

陈国明教授正是这些优秀教师中的典型代表。

陈国明,男,工学博士,现任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海洋油气装备与安全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海洋油气装备技术”山东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主任,石油机械工程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主任,中石油海洋工程重点实验室水下装备工程技术研究室主任,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科研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机电工程学院教授委员会主任,机械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带头人,长期致力于海洋油气工程及装备、油气安全工程等领域的教学及科研工作。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首批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师德先进个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陈国明教授可谓是学校里的“名人”。记者近日有幸走近他,探寻他的“成名”之道。

“既然选择做了,就要下工夫做好”

陈国明1962年生于浙江绍兴,或许正是浸染着这一方山水所具有的浓郁的人文色彩和厚重的历史气息,儿时的陈国明聪明伶俐。陈国明中学时正逢那个特殊的年代,学习机会不多,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对知识的渴求。

1977年,中断了十年的中国高考制度得以恢复,这让刚好高中毕业的陈国明看到了希望。这一年在许多人的心中都刻下了深刻的印记,它成为千百万人命运的转折点。对陈国明而言,这也是他人生转折的一个关键节点。

“石油是工业的血脉,虽然条件艰苦一些,却可以大有作为。”恰逢少年意气风发的陈国明在填报高考志愿时,选择了华东石油学院,选定了一个让人望而却步的艰苦行当。

上了大学的陈国明起初对石油机械装备并不是很感兴趣,正是老一辈石油教师的启发教诲和1982年毕业后在兰州通用机器厂的一年现场实践经历,石油装备逐渐融入了他的理想和生活。

1986年从北京研究生部毕业后,陈国明成为华东石油学院机械系的一名教师。

“既然选择做了,就要下工夫做好!”对于从事的海洋石油装备和油气安全工程领域的教学科研工作,陈国明始终坚持这样的信念。正是这份执著,让陈国明教授拾级而上:1992年、1995年先后破格晋升为副教授、教授,1997入选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首批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2005年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06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07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此外,陈国明兼任中国石油学会、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委员和《中国海上油气》、《石油矿场机械》、《Petroleum Science》、《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等学术期刊编委。

“是慈父,更是严师”

“陈老师对我们的关心可谓无微不至。”陈国明的学生喜欢用“慈父”来形容他。学生因记错时间没去上课,陈国明课后打电话关切地询问是不是生病了……这样的事儿,他的学生随口就能说出三五件,而这些在陈国明看来“都是份内的事”。

生活中的慈父,在学习科研上却是出了名的严师。一位博士生对他第一次找陈老师修改论文时的情景记忆犹新。“老师看完论文后,什么也没说,伸手翻开案头的一本书,查到一篇文章,和我的论文一字一句地校对,找到相关的句子就划出来。”就这样,他的论文最终反复修改了十余遍。在学术方面,陈国明教授对学生从来都是严格要求,没有半点儿马虎。虽然师从他的学生越来越多,工作量越来越大,但从选题、进度安排、研究指导、论文修改到毕业答辩,他依然一丝不苟

为了增强年轻人对科研的兴趣,他给研究生拟定创新的课题方向,继而启发他们解决问题的思路,随后让他们放手去做直至独当一面。等他们写出论文后,陈老师亲自为其批阅修改,数易其稿,待署名时他却悄然把自己的名字移到后面。

为提高教学效果,陈国明经常揣摩新的教学方法。他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于本科生应主要教给他们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学习的方法。”除了传授必备的基本知识外,陈国明更多的是广视角、跳跃式地讲解,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思考空间,并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查阅各种文献资料。安全工程专业2012级的一名本科生说:“老师上课就好像把我们带上了一座座高山,不但开阔了我们的视野,而且提高了大家学习本专业的兴趣。”

身教胜于言传。陈国明踏实、勤恳、严谨和负责的态度影响着他的学生,他所指导的研究生在ACFM可视化检测、滩海石油开发灾害评估、海洋结构动态可靠性分析等领域取得多项创新成果,1人获中国大学生跨世纪发展基金支持,多人荣获省级各类奖励,陈国明也先后被评为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山东省优秀教师、山东省师德先进个人、山东省首届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等荣誉称号。

老师坚持理论创新与工程实践结合的育才理念,注重提高研究生的科研水平和综合竞争力,他指导的研究生在单位表现突出。老师已培养出硕士研究生60名、博士研究生27名,毕业学生已有二十余人被评为教授、副教授、高级工程师等高级技术职称,并在各自岗位取得了优良业绩。比如目前在中海油研究总院从事研究工作的就有6人,其中的2004届博士毕业生,已发表近百篇学术论文,成长为资深高级工程师的许亮斌深情回忆到,“老师的创新思维和工程思想,令我在科研、生活中受益终身”。

无言奋斗写春秋  累累硕果盈枝头

从教以来,陈国明教授总是很忙,或忙于科研攻关,或忙于指导学生,总之闲不下来。“时间长了也就习惯了。”陈老师早已习惯了这种忙碌的生活。

“教学也好,科研也好,最怕的就是闭门造车。不能高瞻远瞩,就很难走在前列。”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科前沿动向,准确把握学科发展趋势,他经常通过网络数据库查阅国内外最新文献资料,并与现场工程技术人员加强交流,了解现场需求。

多年来,陈国明总能准确捕捉到学科发展的动向,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安全工程专业的设立正是源自于他对专业发展的敏锐眼光。当时,国内对作业安全、事故防控和安全监测等安全问题的认识还不十分明朗,全国仅有20多所高校设有此专业。

“石油石化行业更需要安全工程方面的人才。”陈国明敏锐地抓住这一发展方向,从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的访学归来之后,陈老师于1999年主持创办了面向石油、石化行业的安全工程本科专业,2003年和2006年分获安全技术及工程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权,2011年获得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博士学位授予权,2012年建立博士后流动站,为中国石油大学“211工程”三期重点建设学科。陈老师现负责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博士点学科(山东省十二五特色重点学科)、安全工程教育部特色专业(首批)建设。

围绕国家油气工业安全发展的重大需求,依托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石油天然气安全生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全科学与工程”省重点一级博士点学科、“海洋油气井钻完井理论与工程”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和“海洋油气装备技术”山东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构建起一套完整的油气安全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体系。

老师善于凝练并注重解决工程实践中亟需解决的科学问题,依托这些科研项目和课题,培养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和工程问题解决能力。

当前我国已有相当数量的海洋平台进入老龄服役期,如果能在保证海洋平台安全的前提下,有效延长海洋平台使用寿命,即可大幅降低海洋油气开发成本。为保证平台后继服役期安全,陈老师团队系统开展老龄海洋平台安全延寿研究,以渤海冰区平台和南海台风区域平台为研究对象,建立起老龄海洋平台延寿评估方法体系,有助于解决我国大量老龄平台去留决策的技术难题。相关成果已应用于中石化胜利油田2井组达到设计寿命海洋平台的延寿评估,所评估的4个老龄平台经受住了2010年春季严重冰情的考验。目前在该方向已培养4名博士、6名硕士。

深水钻井隔水管系统是连接井口和钻井平台的重要部件,由于我国深水作业经验缺乏且南海自然环境恶劣,深水钻井隔水管及井口技术成为南海深水油气勘探开发的瓶颈之一。陈老师团队在国内系统开展深水钻井隔水管与井口系统设计分析与作业技术研究,以南海华光井和海洋石油981平台自营井为研究对象,构建深水钻井隔水管与井口系统钻前设计和作业技术体系,打破了国外公司技术垄断。通过与中海油深圳分公司合作,相关成果已成功应用于LH29-2-1LW6-1-1等多口981平台自营井。当前在该领域已培养5名博士、10名硕士。

南海深水油气勘探开发面临作业环境复杂、钻井液密度安全作业窗口狭窄、浅层地质灾害等工程难题。近年来国际上兴起的双梯度钻井技术可很好地解决南海面临的上述问题。陈老师团队瞄准方兴未艾的双梯度钻井前沿技术,依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深入开展深水钻井泥浆举升系统(SMD)研究,结合无隔水管泥浆回收系统和海底泥浆举升钻井系统,提出满足500m水深海底泥浆举升双梯度钻井方案。研发海底举升泵模块、吸入模块等配套关键装备,搭建SMD钻井实验与测试平台,初步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深水双梯度钻井关键装备技术。当前在该领域已培养博士2人,硕士7人。

2010年美国墨西哥湾深水井喷事故后,陈老师指导相关老师同学进一步深入开展深水油气作业安全保障技术研究。为解决南海深水油气作业面临的安全工程难题,他的团队依托国家863计划、2012年国家安监总局首批“四个一批”项目等重大课题,研究面向南海的深水油气钻井作业风险管理技术体系、深水油气开采作业安全屏障技术和深水井喷快速应急技术。相关研究成果在我国南海第一口深水自营井的表层钻井现场等得到良好应用。目前在该方向已培养1名博士、6名硕士。

2013年青岛“11·22”中石化输油管道泄漏爆炸特大事故发生后,陈老师随即组织师生关注事态发展,赶赴现场考察事故演化模式及后果,在团队长期深入研究管道安全技术基础上开展城市油气管道重大事故应急技术研究,着眼于为防控类似的事故提供技术支持。

多年来的执著追求和辛勤奋斗,让他取得了一系列成绩:先后主持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纵向科研课题40余项,包括国家油气专项子课题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863计划课题5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2项,发表学术论文360余篇(SCIEI收录120余篇),合作出版3部专著、教材,主编论文集1部,获国家发明专利5项,申请发明专利20余项,获国家软件版权4项。

为人谦和的陈国明乐于把成绩和荣誉归功于他的科研创新团队——海洋油气装备及安全技术研究中心。陈国明十分注重团队创新在科研中的重要性。近年来,陈国明和他的团队不断在工程实践中创新,取得近海石油结构安全分析与评估理论及工程应用、冰区平台疲劳断裂及可靠性评估理论及应用、模糊概率断裂力学及其应用研究、深水隔水管与井口系统设计及安全分析、海洋油气风险控制及应急等多项创新成果。

每一个数字都是一份果实,而累累硕果的背后,是陈国明教授超前的意识、务实的精神、以及对于中国石油石化教育事业全心全意的执着付出。

版权所有: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学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地址: 青岛市黄岛区长江西路66号    邮编:266580